>
第一次是四大国有银行相互较量
在1984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又对企业和居民办理存、贷款业务。198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央行职能,同时在1984年成立中国工商银行,办理有关工商企业和居民存贷款业务。自此,工、农、中、建等国有银行陆续成为国家专业银行。在计划经济时代,四家银行各有分工。工行主要承担城市工商信贷业务;农行以开办农村信贷业务为主;中行以海外业务为主,建行主要承担中长期投资信贷业务。由于四家银行在各自的分工领域都是“说一不二”,而且这种“霸主”地位完全来自于行政划分,无法竞争。
1993年底开始的金融改革,堪称中国银行业改革新的里程碑,商业银行的营销竞争自此揭开序幕。据现央行一位副行长说,从此,红头文件里对四大国有银行的称谓,才开始改为“商业银行”。
1994年,国家就对国有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进行了分离,原国家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被划分出去,由几家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负责经营。国有专业银行专营商业性业务,成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各行业务的交叉进一步扩大,传统分工更加淡化。
原四大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直到1995年我国《商业银行法》正式实施,历时8年抗战。当专业银行的帽子摘除后,各家银行的市场定位逐渐趋同化,“工行下乡、农行进城、中行上岸、建行破墙”,使银行在争夺优质客户特别是储蓄客户的时候,不可避免地遭遇白热化甚至是恶性的竞争,曾一度出现金融无序竞争,扰乱金融市场的局面。
第二次是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相互对阵
进入90年代以来,伴随中国改革开放,陆续设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