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管理  
首 页   简 介   三 语   动 态   课 程   著 作   论 文   书 法   绘 画   留言互动    案例大讲堂 
 首页  
2007-3-26 10:22:54 | 防范竞争对手挖墙角[7086]
>

2、服务儿科化

7月31日下午,胡先生到与自己办公室一墙之隔的某国有商业银行存钱,由于柜台工作人员认为他用护照存钱登记身份证号的要求违反政策,而胡先生认为自己没有违反政策,是银行服务太差。拿着20多万元现金的胡先生原先觉得自己应该是银行的客户,护照是国家认可的身份证明,其上既然登记有身份证号码为什么不能用?而且银行的工作人员始终态度生硬,使他一点儿被服务的感觉都没有,想到自己单位800多万元的账户就开在这家国有商业银行,他说除了向这家储蓄所的上级投诉以外,还能做的就是再也不跟这家银行继续保持业务关系了。

护照和身份证的证明作用应该是一致的,甚至在很多时候要大于身份证的作用。作为银行的工作人员,如果连这些都不清楚,那客户也就没话可说了,直接走人是必然的。银行就是服务机构,但国内不少银行对服务概念的理解是不够的,它们骨子里总认为自己具有某种政府给予的“特权”。虽然现在很多银行在柜台上摆了些糖块来取悦客户,但从总体服务质量和营销策略来看,目前国内银行营销还是“儿科化”营销。

  银行这种服务机构,跟客户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某个国际银行在做家庭贷款广告时用了一张图:小孩跟爸爸,小孩骑在爸爸脖子上,两人有一种展翅飞翔的感觉,看着天空。这里爸爸代表服务机构,小孩代表客户,服务机构跟客户的关系就是亲情和关爱,可是在我们的银行广告中却很少出现“人”的场面,国内不少银行是“目中无人”的。

客户花钱不是买服务项目,而是买解决方案;也不是买价格,而是买价值,客户是花钱买他想要的而不是银行想推销的。

有一个国际银行的广告中讲道:“决定了重新安排你的财务计划和改善你的生活方式吗?我可以告诉你怎样达到!”这个广告中要表明的是它很体贴你,只要你表达你想要的,我就能帮你做到,这样就给了客户很专业的服务感受。

[0][1][2][3][4][5][6]
【评论信息(0)】【最新评论时间:2007-3-26 10:22:54】【发表评论
评  论
0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05条/页 转到:
 回 复
 回复人: [必填]
 联系E_mail: [必填]
[必填,500字以内]
   
技术支持QQ:4845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