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交通银行,下一步需要开始“向国际化商业银行”转型,而品牌建设与营销也被纳入重要的建设部分。
由于信用卡市场是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目前竞争最激烈的交火口,因此也成为促使中资银行考虑大规模塑造品牌形象。
2004年开始,各中资银行几乎全部推出了相应信用卡种,不仅在财务政策上给予倾斜,信用卡部门也成为各行财务预算中最舍得花钱的业务部门。
信用卡成为众银行向“消费者”导向转变的重要产品:以往坐等客户上门申请信用卡的银行在激烈的争夺战中不得不改变“坐商”形象,主动向目标客户群营销信用卡。表现最为活跃的股份制银行开始以客户为导向推出一系列营销政策。2004年底开始在深圳首发信用卡的深圳发展银行签订李奥贝纳负责其媒体广告宣传,并打算将自己的营销外包给专业公司运作。同时商业银行开始大幅降低信用卡申请门槛,改变以往简单机械地将“本地户口”视作准入必要硬件,并要求申请者提供担保人的做法。
从目前客户接受程度来看,信用卡的发展现状很是乐观;但是从品牌的视角审视,信用卡还是存在很大的弊端和隐患。人们在选择信用卡时,更看重发卡银行,产品的外观或功效等因素,而不是信用卡品牌。其次,信用卡的“罚息”苛刻,以及强制续交年费,暴露了目前信用卡仍然处于银行本位,而非真正替持卡人着想,延续着银行业的服务弊端,这让客户时刻处于被动的、警惕的状态,很难对其完全信赖,银行还不知道,自己的吝啬,会成就别人的慷慨,客户竞争只会出现在银行客户服务不足的环节。
而另一方面,银行在着手信用卡推广的时候,如何将其与整体的银行形象做好接驳也是个十分关键的问题,这对消费者的忠诚度培养以及银行其它产品的后续推广相当重要。
已有不少银行开始对产品进行细分,比如,广发银行推出的女性卡,交行和汇丰推出的双币卡,都是针对不同的持有者作了市场分割,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