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针对性很强的问题,策划人天天在给企业定位,天天教育企业:细分好市场,选择好目标市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而有些策人却给自己定不了位,什么客户都接,能做不能做都做,只要能赚钱。这是一种非常有害的作法,一害企业,二害行业;三害自己。我们在选择客户时坚持六条原则:首先以人为本,经营管理者的信誉度不好的不做;不是自己擅长的不做;无充分时间去做的不做;企业的基本条件不具备的不做;企业不是合法经营的不做;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不可能见成效的不做。 朱慧:从你的文章中我看到,你一向主张团队作战而反对散兵作业,能否简要阐述一下你的观点? 范云峰: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化,因而企业的决策所涉及的领域、所用到的知识越来越多,有技术方面,有管理方面,有营销方面的;有自然科学知识;有社会科学知识;有战略,有战术的,有技术的;有规划的,有执行的等等,再有才能的人,也不可能包打天下。因而我向来认为,策划是团队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优势互补,协调合理的课题组,是策划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 朱慧:听说你有四大个人爱好,一是绘画,二是书法,三是博览,四是游历,特别是书画方面还很有成就,你能否谈谈这对你的策划产生了哪些影响? 范云峰:大商功夫在商外,同样,策划人的功夫也往往在策划专业之外。我的座右铭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八方友。策划是一个靠许多学科和专业支撑起来的边缘学科,策划人必须是一个具有多种知识、多种技巧、多种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策划人需要创意,需要灵感,需要激情,需要敏锐的眼光和开阔的胸怀,而这些素质的培养,就必须要求策划人兴趣广泛,生活多彩。
企业与策划
朱慧:范老师,近年来,我国的企业有一种非常明显的现象,那就是本来很大的企业,甚至是名牌企业,倾刻之间垮台了,所谓各领风骚三二年,你对这种现象怎样看待,你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范云峰:概括说来,我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较差,缺乏应变能力,缺乏竞争力,缺乏抗风险能力,这样,在行业处于高速成长时期,在国外企业尚没有介入竞争的时期,在买方市场尚没有形成的时期,在消费者尚不成熟的时期,这些企业尚能够生存,甚至还能够红红火火的经营,而当外部经营环境一发生大的变化,竞争一激烈,马上就不行了。沈阳飞龙如此, 郑州亚细亚也如此。从一个策划人的角度看,我认为这些企业一是不重视市场调研,盲目决策,盲目行动,造成巨额的浪费;二是不重视借用外脑,企业领导人太自信、太固执;三是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不重视员工素质的提高;四是不重视危机管理,不能做到居安思危,心存惶恐。
朱慧:在这么多年的策划实践中,你接触了很多企业领导者,国有的、集体的、民营的,你认为,在目前时期,中国企业管理者的通病是什么,你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范云峰:中国正在步入知识经济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竞争、智力的竞争,所谓商战就是谋略之战,因此,我最想说的是,中国的企业家必须学会整合运用六脑,这就是:内脑和外脑,首脑和群脑,人脑与电脑。现在许多企业家往往只重视内脑,忽视外脑。比如外脑,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70%以上都有咨询公司为其做长年顾问,而我国的企业在这方面意识还相应落后,有的企业宁肯糊里糊涂地把几十万上百万浪费掉,也舍不得花十万八万,三万五万请外脑做一做咨询。
朱慧:你对中国策划业的前景如何判断? 范云峰:中国的策划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他无疑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成长而成长,在计划经济年代,企业不需要策划,自然也就没有策划业生长的土壤。随着国民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变化越来越快,企业经营的风险越来越大,企业成败对策划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因而企业对策划的需要也必然会越来越迫切。因此,中国策划业的成长无疑将是快速的,中国策划业的前途无疑是光明的。需要提醒的是,在这种高速发展中,必须十分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规范化问题,二是与国际惯例接轨问题,如果这两个问题不注意解决,那就势必会败坏全行业的声誉,影响行业的发展。
朱慧:日前你被《中国策划》杂志评为2000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策划人之一,对此,你有何感想? 范云峰:这说明了我在策划界所作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认可,同时,对我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朱慧:你最想对中国的策划人说些什么? 范云峰:对于同行,我想说五句话,一是自身学习,只有善于学习,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二是不要忘了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找准自己的定位,为中国的企业家当好军师,当好参谋 ,使中国的企业能够真正屹立于世界先进企业之林;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