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管理  
首 页   简 介   三 语   动 态   课 程   著 作   论 文   书 法   绘 画   留言互动    案例大讲堂 
 首页  
2006-9-22 | 名牌危机的成因及对策 「点击次数:1765」
    :

   1 、领导及员工缺乏质量意识
  在现实中,有许多名牌厂家面对雪片般飞来的订货单、急火火找上门的用户,不由得产生一种功成名就之感,昔日那种抓管理的狠劲、咬紧牙关上质量的拼劲逐渐淡化“名牌”防线崩溃,管理松弛,质量下降,更没有了向更高目标追求的理想。

  2、以次充好
  某些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把质量不好的产品,甚至是低劣的二等品、三等品乃至等外品拿出来充数出售,致使企业原先的红火场面慢慢冷清,毁了名牌。“秦池”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3 、缺斤少两
   某些企业为追求眼前利益,产品质量不够,缺斤少两,把平等交换的信条弃之不理,致使产品乃至企业的形象在消费者心中大打折扣,信誉度降低,门前冷清。

   4 、偷梁换柱
  拿“梁”把“柱”换掉,质变了,“味”当然也就不同了,由于“柱”被换成“梁”的原因,许多楼房经不起折腾纷纷倒塌。现今有许多企业和商家都在玩这种把戏,某矿泉水厂家经过营销人员冒夏阳炎炎的营销,以及大量广告费的投入,产品终于在郑州市场有了自己的一片领地,在消费者心中也有了一定的口碑,然而好景不长。这种场面没过多久,消费者逐渐觉得水的味道与以前不一样了,一个有心的消费者拿了一些水样到有关部门做了化验,结果让这位消费者大吃一惊,拿去送检的水居然是自来水!消息一传出,许多消费者纷纷要求退钱,拒绝再用此品牌矿泉水。消费者的倒转矛戈使这家企业在半个月后宣布倒闭,退出了郑州的矿泉水市场。

   5 、销售积压、过时、变质的产品
  有的企业或商家不理会消费者的利益,将积压、过时甚至是变质的“名牌”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哄骗消费者,欺瞒消费者,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死亡”。


  六、国外名牌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与他国之间的交流日益扩大,外国介入我国的经济活动日趋频繁,或是在我国投资建厂,生产外国知名品牌,或是同我国企业合资,用外国品牌换掉我国品牌 …… 由于这一浪潮的袭击,我国名牌产品的地位岌岌可危。

  饮料行业,我国几乎所有的碳酸饮料厂家都与外商合资,美国“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已占我国饮料市场 19% 的份额,而我国只有“健力宝”一家在与诸列强苦苦相斗;相机行业,从 1989 年下半年开始,由于进口相机和大量“水货”的涌入,国产相机行业几乎全军覆没;胶卷行业,目前除“乐凯”一家还在强撑大局外,其他生产厂家基本都处于半停产状态,我国的胶卷市场几乎被国外名牌占领吞并;洗涤品市场,我国四大年产 8 万吨以上的洗衣粉企业都已 与外商合资,并在合资中失掉我国品牌;无线电市场,摩托罗拉公司的无线电通讯已占据了市场份额的 70%--80%…… 

  七、重视商标的注册和续展工作 


  1 、重视商标注册 


  保护名牌,一定要保护名牌的商标,及时注册商标,给名品冠以自己“姓氏”,参与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预防可能产生的危机,企业可进行商标的防御性注册。所谓防御性商标注册,即注册与使用相同或相似的一系列商标。具体地说,就是注册一系列文字、读音、图案相同或相似的商标,保证正在使用的商标或以备后用。 


  比如红豆集团,它的商标决策就是把与“红豆”中文发音相同的、含义相近的文字注册,如“虹豆”、“相思豆”。 1994 年,它在与某旅游工艺品厂申请注册“思豆”的商标纠纷中,经国家工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红豆”获胜。江苏沛公泉酒厂“沛公”酒打响以后,及时给产品注册了“沛公泉”、“沛公春”、“沛宫”等商标,有效地防止了他人使用与“沛公”类似商标的行为和现象。又如“娃哈
[0][1][2][3]
技术支持QQ:4845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