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而忽略了理货工作,他们整天忙忙碌碌为了提高企业产品的铺货率,提高款项的回收率,开发新客户,却忽略了原有客户的店内理货对销售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结果是企业的理货工作难以起到效果。 河南某企业,代理了西安一著名洗化用品厂家的产品,他们奉行“跳起来才摸得着”的销售哲学,对销售人员制定了较高销售任务,同时在每月对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时,产品的铺货率、每月的销售额、货款的回款率占据了其中重要的位置。企业的销售人员为了完成销售任务,每天都在奔波着开发新的客户,向老客户追要货款,紧紧张张一个月下来,常常是勉强完成销售任务甚至难以完成,我们问到这家企业的销售人员,他们说:谁还有时间去理货,就这样每天忙忙碌碌还完不成任务呢。企业没有意识到理货在销售中的重要作用,片面的追求销售额的提高,结果是事倍功半。 (2)理货人员营销技巧的缺乏,是理货管理不善的直接原因。 正是由于理货员的存在,厂家对终端内部理货的管理才得以变成现实。在终端内部,及时向货架补货、调整品种陈列结构和卖点的生动化陈列、库存信息的及时传递等工作都依靠理货员来进行。在一定程度上,理货员就是一名现场管理者,他应该对卖点现场所发生的一切负责。如产品的外观是否良好、货龄是否符合要求、库存的消化是否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等等看起来十分简单的环节,但个个都很重要。依据可口可乐的体验,良好的外观和生动化陈列,合理的库存数量,新鲜产品货龄可以带来高达500%的销量增长。而目前我国国内厂家的理货员对此了解欠缺,缺乏灵活的营销技巧,厂家也仅把终端看作是产品的“出海口”,忽视对终端理货员的管理,认为只要把产品交给终端,派一两个理货员,销售工作就结束了。其结果是产品停滞在仓库里,不能到达终端与消费者见面。 ①信息反馈不及时 理货员身处销售第一线,天天与消费者打交道。最了解他们喜欢什么牌子、什么价位,同时也会经常听到顾客对产品的表扬与抱怨。同时也是市场情报的侦察员和上市产品销售行情的信息员,还是处理顾客抱怨的公关人。但企业的理货员不注意搜集市场信息,把消费者对产品的抱怨及时反馈给厂家;不善于察颜观色判断顾客心理;再者,对顾客的不满情绪和抱怨不能及时化解,腿不勤、手不快、眼不见、脑不灵;产品出现质量和包装上的问题,不能及时地反馈给企业,以便尽快改进完善,使企业制订合乎实际的营销战略。 还有的企业,货架上摆的货物早就已经过期了,1998年6月出厂的产品,保质期为3年,可到2002年8月货物还摆在货架上,消费者一看,不仅会对这个零售店的产品质量产生怀疑,而且还造成这种产品滞销的印象。信息反馈的不及时造成的产品的缺货、不能及时的更换过期产品及货物陈列位置不当的原因等,严重影响了产品在终端的销售。 小李是广东某家电企业的理货员,整天在市场上与终端和消费者见面,开始还能及时的把他们的信息反馈回来,久了后,与公司的职员也熟悉了,就很少回公司,甚至有时在市场上也很少见他,当然很多的信息他根本就不知道,谈不上反馈。 ②理货员轻视公关终端 很多理货人员工作时间长了,在平时交往言谈中,就忽视对尊称、礼节、礼貌等方面礼仪常识的运用,对待终端经理、店老板表现出不尊重。拿酒店来说,前厅经理是服务人员、吧台、酒水销售等环节的决策人、管理者和评判者,关系处理不好,必然造成一些企业的理货方案得不到他的支持;轻视领班和收银小姐,不利于样品摆放到有利的位置;怠慢服务员,不能帮你为顾客全面地介绍你的产品。因此,理货人员与终端工作人员最好都能和睦相处,特别指出的一点,就是不要过于对哪一个或哪几个人关系太好,引起其他工作人员的嫉妒,造成少数人支持,多数人反对你插手理货的不良影响,那时你就会陷入被动局面。 某洗化用品企业的理货员小赵,在和终端交易的过程中,与终端的营业员小李发生了恋爱关系,于是企业有活动,发赠品,发奖励时,小赵都对小李特殊对待,其余的营业员对此很是不满,认为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企业发的促销产品是针对每个营业人员的,并不是给小李一个人的,结果是整个终端的营业人员除了小李,大家都对小赵心存不满,小赵在终端的理货工作也由于没人配合而搁浅。小赵在理货的过程中,如果能一碗水端平,对小李和别的营业员一视同仁,相信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③理货人员理货技巧缺乏 市场生动化有很多的技巧,某些理货人员对理货工作缺乏相应的技巧,虽然工作很努力,理货工作却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好心办了坏事。如有一些饮料产品,在终端的陈列工作做得很不错,方方正正、整整齐齐的,但就是买的人不多。这是什么原因呢?恰恰是因为陈列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