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管理  
首 页   简 介   三 语   动 态   课 程   著 作   论 文   书 法   绘 画   留言互动    案例大讲堂 
 首页  
2006-9-23 | 人本管理:让企业远离危机 「点击次数:3584」
    >   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不以小有所成而自傲,而惟以危机而自醒”(英特尔总裁格罗夫语)。企业只有常怀“惧者生存”思想,方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九州松下电器”会长高桥荒太郎 27 岁时受命重建亏本严重的“朝日干电池”,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辞去总社董事的头衔,然后以一个普通厂长的身份和 300 多个员工打成一片。他之所以辞去董事之职,是表明自己后退无路。他到该厂后,先发退职金,然后解释说,发退职金是怕工厂倒闭后大家生活无着,而重振企业,关键在于把成本降低三成,做不到的话公司无法上轨道。高桥背水一战的决心,使全体员工为之奋发,结果不出一年,就达到降低三成成本的目标,扭亏为盈。

  高桥总结这一段经历时说:“一个人被捧得洋洋得意,是最危险的(这是明末儒者洪应明著的《菜根谭》里面的一句话),所以,我宁愿置身于困境,向危机挑战,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 

   一个企业最怕的就是领导人不论对什么事都朝好处想,充满憧憬与希望,危机一旦出现,美梦破灭,就会怨天忧人。有的企业一获点小成功,就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旦情况有变,挺起的胸脯、高昂的脑袋就马上耷拉下来。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之所以获得三年内将股票市值增长 50 倍的业绩就是通过“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三个月”这么一种危机意识创造出的发展奇迹。 

   要做到“惧者生存”,让企业员工树立危机意识,不是光靠“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之类的标语口号所能解决的,它需要企业经营者有高超的领导艺术。 

   1 .对职工施加“压力”不能过轻,过轻人们容易产生麻痹心理; 

   2 .对职工施加“压力”不能过重,过重会使员工产生“横竖都一样”的心理;

   3 .对职工施加“压力”要有阶段性。“旧的压力减轻了,新的压力还会产生”,领导者应善于选择向职工施加压力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4 .经营者自己要有压力感,要有魄力和勇气。 

   四、人本管理理念可以帮助企业变被动为主动 

   1960 年日本伊势湾遭台风袭击,灾区居民家遭水淹。当此之时,“蛇目缝纫机”社长鸠田卓弥效法孔子“只问人不问马”的精神,对本企业职工下达了这样的命令:“不分本公司或别家公司的产品,只要是遭受损害的缝纫机,即刻派人去修理。”一般经营者能主动修理本公司产品已属不易,对别家产品主动关心则更为罕见。鸠田卓弥却不分彼此,为用户需要而着想,主动上门服务,将遭水淹的缝纫机全部修理一遍。有一家分社修理了 370 台,其中, 180 台是其他公司的产品。这一做法,和其他同行只知乘机推销新货的作风形成强烈的对比,用户对“蛇目”赞不绝口,在以后购买新机时,他们自然把情感偏向“蛇目”,因此,在该行业不景气时,“蛇目”的销售额却能直线上升。 

   “蛇目”的例子说明: 

  1 、“只问人不问马”中的“人”不只是对企业员工而言,同时也还包括企业以外的顾客、公众等。
  因为任何企业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存在和发展的;引起企业危机的原因也并非都是内部的,预防和消弭危机也不能仅靠企业内部的力量。 

  2 、一个组织常常会因其在危机期间所采用的成功传播手段受到公众的称赞,从而有助于重新树立组织形象。
  为此,企业领导者必须高瞻远瞩,独具匠心地采取比竞争者更有效的传播沟通手段与公众进行及时、真诚、独特的沟通,获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3 、有效的传播沟通工作还有助于控制危机的发展态势,变被动为主动。
  以顾客为导向,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采取比竞争者
[0][1][2][3]
技术支持QQ:4845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