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 习惯是长期形成的,也是很难改变的。各地的民风、民俗等是不同的,而且不同的商品,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不同。如日常消费品,人们习惯到附近的零售店和超市购买;而一些大宗的商品,像家电用品,人们习惯到大型的商场进行购买;药物类则喜欢到医院或是一些药物连锁店购买。欧美人不喜欢黑色,伊拉克不使用橄榄绿,而犹太人则忌讳黄色。在国内人们习惯于人行车辆靠右行,而在西方国家则靠左走等。这些问题在终端都可以准确的得到体现。 (1)产品的包装是否与消费习惯相适应 不同用途的产品应有其特定的包装,如送礼为主的商品,应采用精美的包装,给人一种上档次的感觉,一般的消费品可采用普通的包装。在书店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精装书,也有平装书。而且包装还承载着很多的推销任务,合适的包装,不仅能吸引顾客,还能反映企业的形象。消费者对包装的建议和意见,也是企业改进的重要信息。 (2)产品的规格符不符合消费对象 在制定产品的规格时,我们必须要考虑是不是适合目标对象。如携带是否方便、家庭装的日用品是否太小等等。 江苏一生产儿童饮用鲜奶的厂家,采用了 200毫升的大包装,孩子买了奶之后,一下喝不完,倒了可惜,不倒吧,隔天又不新鲜了,很多的家长转向购买竞争对手的产品。后来厂家了解到这个信息后,就及时的进行了调整,变大包装为小包装,符合孩子们消费的特点,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欢迎。 (3)产品的定位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定位的不认同,也可以从购买行为和与企业的接触中明显的表现出来。 如人们一直定位婴儿用的纸尿布方便,一次性。然而是否就以此定位呢?错!在日本历史上,纸尿布刚上市时企业就是吃了这个亏的。因为这样的定位使得当时许多年轻母亲,觉得买这种东西会让婆婆认为自己是一个懒惰的媳妇,因而并不太愿意购买。后来企业经过调查研究,将其特色定位在:纸尿布舒适、干爽,能很好保护婴儿的屁股。这样的定位,大家都可以接受,从此纸尿布销路大开。 (4)购物的地点不同,反映了消费者的习惯,某市场的消费者更趋向于到一些名牌专卖店去购买,而另外一市场的消费者会偏向于到一些零售店、百货商店、商贸市场等场所购买。 3 、消费者意见 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有什么意见,从市场上可以明显的显示出来,而其意见正是产品或服务需要改善的地方。 (1)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意见 当然产品的价格是消费者直接接触的,对价格的敏感使得我们经常在商店里可以听到消费者的抱怨和质疑:“价格太高了”、“怎么比那个商店的贵”、“前一段不是才 2 元钱吗,今天怎么就涨到 3 元了?”然而经调查发现,顾客对产品的不满意有 90% 左右反映在价格上,而真正对价格有意见的仅占百分之十几,这就需要企业认真分析,顾客的抱怨和不满到底是不是由价格引起的。由价格引起的,再分析产品的价格是否贵了。为什么贵,还是出现了新的替代品,从而进行调整。 (2)对品牌的评价与认可程度 消费者无意间也会透露对企业、对品牌的评价,如我们经常会对自己朋友说:“上次我到某某商店买的化妆品使用效果特别好,价钱也不高。”我们也会说:“千万别到那个商店买东西,上次我去了,价钱特别贵,而且质量还不好。”消费者为什么对品牌会产生这种评价,根源在哪儿,需要哪些改进等等。 (3)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产品质量的好坏、电器是否好用、安全、洗洁用品是否去污、化妆品能否达到其宣传的效果、产品的性能是否符合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能否达到应有的水准等等,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终端消费者形象得表现出来。 4 、未来消费趋势 根据消费者的各种信息及周围环境的变化,企业可以很快对消费者的未来消费趋势进行预测,并对生产计划进行及时的调整。下阶段的生产是以高档产品为主,还是以中档产品为主,或是主推低档产品;是以休闲服装为主还是以职业装为主。顺应消费趋势,在纷繁芜杂的市场中居于有利地位。 2001年的APEC会议上海会议上,多国领导人身着唐装掀起了一个不小的风波,会议后对唐装的争相效仿使唐装成为流行趋势。但是这种服装的面料和制作工艺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