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管理  
首 页   简 介   三 语   动 态   课 程   著 作   论 文   书 法   绘 画   留言互动    案例大讲堂 
 首页  
2006-9-23 | 文化营销使企业生辉 「点击次数:1044」
    当商战的硝烟弥漫整个中国大地时,各种营销的手段,无一不得到充分的施展与广泛的应用。从最早的“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这种对文化的浅层理解,到今天的“儒商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这种对文化的深层认识,都向人们昭示着一个明显的信号:未来竞争的焦点是文化,文化营销将成为未营销的主旋律。 
  下面就让我们用中国人最擅长的直觉和感悟,去体会一下文化在营销中的作用魅力,把握一下文化营销的关键所在。

  一、文化在营销中的作用
  (一)文化是策划的灵魂
  策划,是近几年来颇受学术界和企业界重视的“第四企业”(智力企业),而营销的广告策划,公关策划, CI 策划,企业定位策划,产品策划等,更是策划业中的“重头戏”。离开策划去谈营销就显得营销苍白无力,淡而无味。因此,有人把策划形容为营销中的“高级魔术”。日本一些企业家甚至提出:“没有策划,就没有企业”。
  在现实中,能“玩动”策划这个“魔方”的主角,恰恰是那些被称作“老九”的文化人。他们利用自己特有的“文化功底”转动着文化的“魔方”,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策划的杰作。
  1994年,当“击鼓传花”式的“经济泡沫”纷纷瓦解之时,中国的房地产业被无情地抛向了痛苦的深渊。谁此时握有“楼盘”,无疑谁 就陷入了经济的泥潭。而广东顺德的“碧桂园”,正好搭上了高级花园别墅的末班车。为了“救市”发展商绞尽脑汁,仍良策无出。这时,有人向老板推荐了一位“奇人”,新闻界的独行侠行侠王志刚。他利用文人特有的功夫和敏锐,通过创办“碧桂园贵族学校”,使沉睡了三年的碧桂园楼房,被炒作得红红火火。这一策划的实质就是利用文化一运作房地产。王志刚有句名言“名牌的背后是文化,文化承载量越大的项目,其效益释放量就越大,效益的增长不是算术级数,也不是几何级数,而是原子裂变级数。”
  (二)文化是深层的竞争手段
  当营销怯生生走上市场之时,人们使用最多的往往是有奖销售,大甩卖,广告等这些层面促销手段。这些充斥着叫卖声,弥漫着商海气息的“硬式推销”,随着消费者的日趋成熟,其短期效果必然暴露无疑。代之而起的“文化促销”就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这一点,“海尔人”认识得最为深刻。
  在电冰箱的销售中,当其他商家都沉醉于大登广告,大搞有奖销售之时,他们却另辟蹊径。自 1996 年大全国发起“送万场电影下乡”的公益活动之后, 1997 年他们又新购 10 辆客货两用车, 80 部电影拷贝,每辆车一名司机与几名大学本科学历的宣传员,带上专门印制的农村科技知识宣传册,下乡进村,把特有的“海尔文化 ” 送给富裕起来的农民,从而使其冰箱的销售量大增。同时,海尔集团在并购买破产企业过程中,采用的主要作法并不是为新企业注入过多的资金,而是将“海尔文化”注入新的企业,使其产生新的机制重燃生机。难怪美国哈佛大学把“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作法吸收其教学安全中,成为中国企业走进外国课堂的生动案例。
  (三)文化是塑造企业形象的利器
  近几年,有几本外国人写的书颇受我国读者亲睐。如黄特尔公司的高级副总裁虞有澄博士的《我看英特尔》,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还有《 IBM 发家史》、《松下管理大全》、《惠普之道》等等。这些书不仅理论层次高,而且还有一定的专业性,深受中国读者欢迎。
  从表面上看,外国老板在销售书籍,而实质上,他们利用“书”来塑企业形象,用文化来展示其经营者的素质。一旦这种形象和素质烙印到消费者心中,你还会怀疑其产品质量吗?可见用文化来塑企业形象,要比单纯广告宣传“硬式推销”不知要强胜多少倍。相比之下,我们的老板则很少有付佳作。
   (四)文化是未来的市场
  表面看,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实质上,文化还代表着人们的消费心理,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人,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因此,要把握市场跳动的脉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人们文化心态的把握,对文化变迁方向的研究。
  一旦谁掌握了社会文化的特点,特征,把握了时代文化变迁的方向,从而开发出合乎时宜的新产品,无疑谁就赢得了市场的主动权。“傻瓜相机”曾因迎合了人们追求方便的文化心态而赢得了广泛的市

[0][1]
技术支持QQ:4845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