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种而不知收获的农夫,短短几年功夫,靠国家贷款遍地撒种,在全国各地设置了20多家大型商场。仅在北京亚细亚就兴办了三家大型商场:北京“亚细亚”超级市场、北京“亚细亚”广场、北京仟村百货。盲目追求市场份额、随意扩大规模的亚细亚最终没能逃过灭亡的命运,各地亚细亚纷纷关门、倒闭。仅仅几年时间,“野太阳”就失去了昔日的光芒,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2000年7月,河南项城刚庄村某农民,购买了200只鸡雏开始养肉鸡,由于是初养,格外精心。这200只仔鸡经过他两个月细心照顾,成活率达到95%以上,平均体重都在3公斤以上。上市后,获纯利800元。左邻右舍看到养鸡有前景,效益不错,都争先恐后地预订、购买供应春节市场的鸡雏。刚获益的这位农民不肯甘拜下风,在“要想赚钱多,就得扩规模”的思想的引诱下,一下子从市场上以每只三元的价格购进500只,“这回至少也得赚2000元”。 人算不如天算。因饲养场地小,鸡多,密度大,随着仔鸡的逐渐长大,做鸡舍垫料用的锯末需求量增大,不好找,造成鸡舍每天的排泄物很多,氨气刺鼻,臭气熏天,弄得鸡满身污秽,有些鸡因命薄(氨气中毒)相继归西而死。由于饲槽、饮水器太少,好多鸡因抢不到食、喝不到稀释疫苗的水纷纷死亡。更要命的是,饲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玉米由原来的每公斤 0.8元直涨到1元。为了降低成本,他只好用谷糠喂鸡。好不容易熬到今年1月肉鸡上市,当他把这些又瘦又小、肮脏不堪的鸡拉地市场上后,根本无人问津,只好低价卖出。几个月忙活下来,他不但分文未赚,还倒赔2000多。 “亚细亚”和这位农民因贪大求多,盲目扩张,导致前者陨落,后者惨败。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
第三、企业决策者不考虑员工的认知能力,盲目引进先进理念,致使员工理解不了,也执行不了,与初衷严重脱节。 一个月前,中国银行×市分行邀请我到他们那儿对银行的内部管理做诊断。到了×市后,我先是听取了一位副行长的汇报,然后又实地参观了银行并与银行的中层领导进行了交流,调查中发现,一颗“重磅炸弹”就埋在银行内部。 情况是这样的:银行因工作需要,从外地调了一位行长接任×市分行行长之职,这位行长思想积极,有一定先进营销理念,他为了使分行更好地发展,就想导入 CRM。于是,他把这个想法及有关CRM的基础知识通过会议告知了中层领导,并让他们向员工传达这一思想和知识,岂料,这些中层领导大多不明白CRM是何物,他们在向下一级员工传达行长这一精神时,含含糊糊,员工听他们的传达就象听“天书”,听到最后也不明白什么是CRM,银行为什么要导入CRM。由于中层领导的不理解、传达的不清楚,导致了员工的不明白,使CRM的贯彻实施受到严重阻碍。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由于: 1、决策者对员工的素质缺乏了解,在没有对其素质进行认真分析评估的时候就盲目导入CRM。2、对员工缺乏培训。决策者既然想引进CRM这一先进管理系统,就应该先组织员工对其进行CRM基础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认知接受能力,而不应不顾他们是否能吸收就盲目切入。3、中层领导素质不高,对CRM了解不深,有的连最基础的知识都认识不清,造成他们在向下级传达时,语言闪忽不定,故下级不明白CRM为何物也理所当然。4、普通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其中低素质的人占大多数,这些员工根本就没有能力深层次地认识CRM。所以这位行长导入CRM的行动成了“空中楼阁”。
三、快半拍 有很多企业都认为,营销就是“给消费者想要的东西,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其实不是这样的。这些企业所谓的营销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营销,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化和国际化,营销已跳出了“满足需求”的圈子,转而“引领需求,创造需求”,即所谓的现代营销,也就是我们俗语讲的“快半拍”。 曾经有人问我:“强大的日用品生产企业‘宝洁'公司为什么没有进军清洗剂市场?”我回答其曰:“不是没有进军,而是因为战争失利退出了战场。”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梦幻”公司面对“宝洁”公司的滚滚洪流,勇于出击,开发生产出了喷射型清洗剂,因为其使用方便,大受消费者欢迎。“宝洁”哪容人这样欺负自己?它大力反击,几个月后,准备了大量带喷射装置的清洗剂。“梦幻”公司也不是省油的灯,它乘势追击,抓住时机推出了 5000毫升装和3000毫升装的喷射清洗剂,消费站购买后可使用一年而不必再买。诺大的清洗剂市场被“梦幻”控制在股掌之中,“宝洁”不得不退出了喷射型清洗剂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