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务实”的方法
上面谈到:策划人要做到务实,必先解决态度问题,若没有务实的态度,其他一切便无从谈起。但只有正确的认识还不够,还要有务实的方法。
务实的方法体现在咨询策划活动的全过程,重点应把握以下四点:
一曰 “基石”论。营销调研是咨询策划的基石,策划人应用70%以上的精力搞调研。实际上,调研的过程也就是策划的过程。许多好的点子,好的想法,正是策划人在和消费者的对话中、在对市场的考察中、在与中间商的沟通中、在与企业内部人员的交谈中、在同这方方面面的思想碰撞中产生的,并不是坐在屋里苦思冥想出来的。市场和工厂才是策划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而有些策划人却不是这样,他们靠着自己所谓的“上帝赐与的”、“不同凡人的”头脑,搞速战速决,不管你是南方的企业,还是北方的企业,是工业品企业、还是消费品企业,是生产性企业,还是服务性企业,只要大眼一看,顺便一听,再熬上一个夜,“高明”的策划案就可以出来了。更有甚者,已深于唯心论泥潭,竟在公开发行的所谓著作中,声称自己的灵感是基督给予的,岂不可笑?
二曰“双脑”论。一个好的策划方案单凭策划人一方拿不出,必须要和企业合作,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集中双方的智慧。咨询策划的过程就是企业内外脑有机结合的过程。策划的成果是双方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什么强调“双脑”,而不是“单脑”?因为策划涉及的因素实在太多,客观的、主观的、微观的、宏观的、管理的、经营的、营销的、生产的、技术的、研发的、消费者、竞争者、中间商、企业内部等等,再高明的策划人,其知识和经验也是有限的,这就使充分吸纳企业内脑的知识、经验及智慧成为必然。策划人有其自身的优势,如专业理论和策划经验等,企业同样有自己的优势,如行业知识、企业知识及市场知识等,双方谁也不可能取代谁,只有双方通力合作,优势互补,才能生产出优质的智慧产品。而有的策划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或是小看了企业的能耐,或是怕失去了自己的神秘感,或是图省事,或是缺乏清醒的认识,亦或是基于其它原因,往往把企业拒之于策划之外,唱独角戏,跳单人舞,如此策划也难免失败。
三曰“惟实”论。我们也一向认为,搞策划要“不惟书,不惟众,不惟外,不惟名,只惟实”。不能拿书本上的条条硬套于企业,不能拿外国企业的经验硬套于企业,不能拿名牌企业的做法硬套于企业,不能只热衷于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而不得实效,不能盲目听从于众人的议论,而是要根据企业的现实处境、现实问题及现实资源,为企业找到现实的出路。尤其强调其特殊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而有些策划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或是由于实践功底太差,或是由于盲目崇书、崇名,或是由于策划作风浮躁,或是由于不愿下工夫,出的策划案往往是中看不中用,与企业的实际相去甚远,如此策划也难免无效。
四曰“过程论”。我们也一向认为,任何一项策划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调研设计方案、培训、指导实施、评估修正等等,只有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搞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够取得期望的策划效果,尤其是培训与指导实施等后期工程尤为重要。有专家说,设计出一个好的策划案只是完成了30%的工程量,而更多的工作尚在实施阶段,此话确有道理。只有通过这后续工程,才能把纸上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变成企业真正想要的东西,才能检验方案的正确性,才能完善和发展方案。而有些策划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把拿出策划方案视为策划工作的结束,至于方案是否管用,怎么落实,那就与我无关了。如此策划也难免无用。
“务实”的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