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独辟蹊径,突出自己的优势和卖点。
去年中秋节,苏州“第一百货商场”就举办过一次名叫“百艺展”的活动,请来100位民间手工艺人,做草编的、捏泥塑的、拉糖人的、制作特色小吃的……商家在自己的地盘里,腾出一些适宜的空间让他们登场亮相,施展绝活手艺,使人们在购物的同时,感受一下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熏陶,一下就使商场的日销售额增加了20个百分点。
5、陈列、示范要到位。在对导购员的培训上,要做到更细致,关心消费者。还有最关键的就是产品要陈列出来。
做好终端产品的陈列与示范、促销人员的组织与培训等细微工作。产品销售的好坏不仅在于产品本身,终端陈列的位置、展架及产品的摆放、堆头的方式等也将直接影响产品的销售。终端销售人员的职责不仅要使终端售点生动化,而且还要与消费者直接进行交流,向消费者推荐产品的利益;尤其是酒店服务人员对目标客户的推荐作用更不容忽视,因此可策划节日酒店白酒的奉送、品尝、打折等活动,使消费者直接得到实惠。
6、价格战
双节时期的营销是非常时期的营销活动,是有别于常规性营销的特殊活动,它往往呈现出集中性、突发性、反常性和规模性的特点,它要求企业营销制定者要果敢、创新、迅速、准确,借“节”而发,顺“节”而上,出奇制胜,一炮打响。
中秋月饼促销,讲究的是短时间内获得最大利润,可以利用消费者求新、求名心理,把月饼做出花样来,以高于竞争对手的商品价格迅速获利。或者是用价廉物美的百姓月饼冲击日渐高贵的礼品月饼市场,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薄利多销的收入也是可观的。
7、增强沟通,淡化价格
节日商家促销往往以减价为主,商家如何才能既达到促进销售的目标又跳出价格战的“怪圈”?关键是淡化价格效用,增强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沟通互动,营造欢乐喜庆而不失宽松和谐的消费环境,开发和培养新的消费需求。
8、人员推销。这个时候是团购的最好时段,企业给员工发福利,购物集中、量大,厂家可以派一些人员上门做推销。十一期间,结婚的人多,企业可以以双节来带动消费,月饼是象征性产品,是概念性、象征性的东西,企业可以拿它作为载体,和消费者进行沟通的桥梁,打出其他产品。
9、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在节后一段时间内,改变促销策略,引发消费者对中秋节的怀念之情,继续拉动消费,在国庆黄金周时达到新的小高峰。
节假日的营销活动,往往集中在节假日的那几天,一旦节日过去了,市场上会出现短暂的真空。企业利用这个时机,抓住消费者的心理“空虚”,调动消费者对节日的怀念,继续让消费者体验节日的乐趣,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美好的事情,我们都希望能够长久的拥有下去。
节日消费心理的特点决定了不同平常的节日售卖形式,“感觉消费”时代的来临,使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重视商品性价比到今天同质化时代的“感觉消费”,消费者越来越随“心”所欲,而商家精心营造的随“心”所欲售卖氛围,就会使消费者不自觉地“跟着感觉走”,实现目标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