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策划业内人士抱怨说,和企业合作真难,开始把你当“高人”,后来把你当“常人”,最后把你当“路人”,甚至当“仇人”。有人说,策划人和企业的合作只有一个月的“蜜月期”,此期一过就不行了。原因何在?有些策划人的结论是:中国的企业家观念太落后,太难沟通。因而建议策划人不要试图和企业长期合作。 我们认为,出现这种局面,主要责任在策划人一方。 策划人和企业能否合作好,关键在于一个“实”字,只要你真能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合作,企业的思路明确了,市场打开了,销售额上去了,效益提高了。一句话,企业收到实效了,自然也就满意了。否则,企业出了钱,想解决的问题没解决,任何实际效果也没得到,必然要和你说再见。 策划人要解决“实”的问题,需在三个方面练好基本功,一是要有务实的态度,二是要有务实的方法,三是要有务实的资本。 务实的态度 其一,是为了给企业解决问题,还是单纯为了赚钱。企业请策划人的目的很明确:为了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难题。但非常遗憾,我们有些策划人是以赚钱为目的。错误的动机派生出了许多不良的行为,不管会做不会做,只要给钱,什么项目都敢做,所谓“全能型”策划人;只要有钱赚,一个月三个五个项目都做,所谓“速成型”策划人;单子一到手,熬上两夜,方案就出来了,所谓“闭门造车型”策划人;今天自称中国公关第一人,明天自称中国促销第一人,后天又自称中国策划业创始人,所谓“炒作型策划人”;为了拉单子,什么大话都敢吹,什么空愿都敢许,钱到手不了了之,所谓“欺骗型”策划人。凡此种种,一句话,都是为了钱。 其二,是从实际出发,还是从本本出发。企业是千差万别的,企业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必然是不同的,所谓一厂一策。如果不顾企业的实际情况,拿书本上的一般原则,去诊治具体企业的具体的病,拿时下流行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去包治所有企业的所有的病,那自然是要失败的。为什么CI之风在中国狂刮了一阵便停息了,为什么“点子”当年那么香,如今这样“臭”,不能说与此无关。 其三,是从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还是言必称希腊。国外企业的先进经验固然需要学,然中国企业面临的宏观和微观经营环境毕竟与国外企业不同,因而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必然不同。有些策划人不是从研究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具体经营环境中找方法,而是从“IBM”、“可口可乐”、“宝洁”、“微软”的经验中找方法, 这就难免牛头不对马嘴。 其四,是从你所服务的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还是“言必称名牌”。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不同性质的企业,不同地域的企业,即使面临同类型的问题,其解决的方法也可能截然不同。同是为了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大型企业的当务之急可能是尽快研制出一种有竞争力的新产品,而小型企业的解决之道可能是尽快找到一个合作厂家。有些策划人却忽略甚至忘却了这一点,一谈就是海尔如何如何,长虹如何如何,小天鹅如何如何?殊不知你所服务的企业与海尔等相差十万八千里,根本沾不上边,因而你的一套理论企业根本不想听,听了也用不上。 务实的方法 务实的方法体现在咨询策划活动的全过程,重点应把握以下四点: 一曰“基石”论。我们认为:营销调研是咨询策划的基石,策划人应用70%以上的精力搞调研。实际上,调研的过程也就是策划的过程。许多好的点子,好的想法,正是策划人在和消费者的对话中,在对市场的考察中,在与中间商的沟通中,在与企业内部人员的交谈中产生的。而有些策划人却恰恰不是这样,他们靠着自己所谓的“上帝赐与的”不同凡人的头脑,搞速战速决,只要大眼一看,顺便一听,再熬上一夜,高明的策划方案就可以出来了。岂不可笑! 二曰“双脑”论。我们认为:一个好的策划方案单凭策划人一方拿不出,必须要和企业一道合作,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集中双方的智慧。咨询策划的过程就是企业内外脑有机结合的过程。策划的成果是双方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什么强调“双脑”,因为策划涉及的因素多,再高明的策划人其知识和经验也是有限的,这就使充分吸纳企业内脑的知识、经验及智慧成为必然。策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