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人有其自身的优势,如专业理论和策划经验等;企业同样有自己的优势,如行业知识、企业知识及市场知识等。双方谁也不可能取代谁,只有双方通力合作,优势互补,才能生产出优质的智慧产品。 三曰“唯实”论。我们认为,搞策划要“不唯书,不唯众,不唯外,不唯名,只唯实。”不能拿书本上的条条硬套于企业,不能拿外国企业的经验硬套于企业,不能拿名牌企业的做法硬套于企业,而是要根据企业的现实处境、现实问题及现实资源,为企业找到现实的出路。尤其强调其特殊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而有些策划人由于实践功底差,策划作风浮躁,提出的策划方案往往中看不中用,与企业的实际相去甚远,如此策划也难免无效。 四曰“过程”论。任何一项策划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调研设计方案、培训、指导实施、评估修正等等,只有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搞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取得期望的策划效果,尤其是培训与指导实施等后期工程尤为重要。 有专家说, 设计出一个好的策划方案只是完成了30%的工程量,而更多的工作尚在实施阶段,此话确有道理。有些策划人把拿出策划方案视为策划工作的结束,至于方案是否管用,怎么落实,那就与己无关了。如此策划也难免无用。 务实的资本 资本者,功夫也,实力也。没有真本领,想务实也做不到。如何获得真本领,我们认为中国策划人最需要的是一条“冷板凳”和一双“铁脚板”。 所谓“冷板凳”,就是要有“甘面壁读十年书”的精神。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多数策划人理论准备不足。有人说,策划是搞实战的,要什么理论?殊不知,深厚的理论功底正是策划人这一特殊职业的主要特征之一,正是策划人区别于企业家的主要标志之一,正是企业家请你帮忙的主要理由之一。试想,论实践经验,你不如企业家,如果实践不如人家,理论再不如人家,那人家何必花钱请你!最近几年,策划界盛行“出书热”,然而拿这些大作和国外策划人的著作一比较便不难发现,人家是经过多年的实践,花了多年的功夫、精力,几十个上百个案例才写出来的。让你拜读之后觉得有新东西、有用、能用、好用。而我国多数策划人的大作则着实显得浅薄,归根结底,“冷板凳”没有坐到家是主要原因之一。 所谓“铁脚板”,就是要练好实践的功夫。同样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大多数策划人实践准备不足,正像一篇文章中所指出的:“从目前的状况看,大多数营销策划人都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不信可以调查一下,有多少知名策划人有过干企业的经验,有多少知名策划人曾长期在企业呆过?”当然,策划家不等于企业家,但策划家必须迈动双脚,深入到市场中去,深入到企业中去,认认真真调查研究,或者干脆到企业干它几年,磨刀不误砍柴功,如果过去没干过,现在又不去研究,不去实践,就不会真正明白企业是什么,企业需要什么,那么你的策划方案企业就不可能看明白,也用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