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堂迈开“更上层楼”第一步
王珏:范会长,这是开封锦绣堂总经理郭宁女士,刚才我们聊了一会儿,郭总当初从一个下岗职工一步步发展到现在,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今天,她来协会要寻求帮助并解决有关营销问题的。
郭 宁:范老师您好,我简单向您介绍一下我们企业的情况。我自1995年下岗以后,手里只剩下2000元钱,2000元钱,就是省着吃也只能吃半年,当时就想:如果现在不干点事儿,半年以后就是想干点什么,也没钱干了。所以就向亲戚借了30000多元钱,办起了"汴绣"厂。这样经过六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有两个分店,70多名员工,固定资产也达到了几十万。
范云峰:做得很不错,那么当初您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行业,而不选择其他行业呢?
郭 宁:中国有四大名绣:苏绣、蜀绣、粤绣、湘绣,其中并没?quot;汴绣",但从历史上来讲,"汴绣"是苏绣的前身,"汴绣"在宋代很有名,北宋迁都时将"汴绣"带到了江南,形成了苏绣,到现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开封的也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中国古文明的见证。所以,我在进行再就业时就选择了这一行。而且,当时干这一行的人还很少,竞争比较小。
王珏:那么,您是用什么样的经营方法将企业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呢?
郭 宁:前几年,由于干这一行的人少,再加上员工都是下岗工人,深知工作来之不易,所以都干劲十足。刚好政府实施再就业工程,需要树立一个下岗再就业的典型,于是就在一大堆沙子当中找到了我。这一是因为我起步较早,取得了一些成绩,二是我用的人大多都是下岗职工,但是我看准机会开办了刺绣培训班,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开封市电视台和开封有线电视台为我做了两期专题报道,而且这两个专题报道在全省和全国都得了奖。并在全国巡回播出。虽然这个报道是针对我个人,并不是针对企业的,不?quot;锦绣堂"也因此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当时我的思想很活跃,思路也很开阔,所以前几年企业发展的很不错,速度很快,但是我现在也感到企业在发展上有问题,而且是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再往前发展很困难。当初办这个厂的时候,用的人基本上都是自己的亲戚(因为在创业之初的困难日子里,只有自己的亲戚才知道给自己省钱)以及一些下岗工人,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生产方式也是传统的作坊式生产。这对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障碍,现在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时候了。
范云峰:不过,您能从下岗之初的没有资本、没有设备、举债30000元,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万,很不容易。已经做的很不错了,很了不起。这也反映出了一种干劲和拼搏的精神,反映出了黄河儿女的倔强。
郭 宁:在我们郑州和开封的店里,一进门就能看见两个字:拼搏。我们每天都要告诫自己,我们的事业需要拼搏,这种精神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如何更好地发展,如何寻找一种更科学的方法,我自己在这几年中已经把过去二十几年积累的经验全都用尽了,我觉得自己已经江郎才尽了,到不学习、不充电不行的时候了。
范云峰:整体来说,锦绣堂前几年的发展还是很不错的。
郭 宁:但是现在做这一行的人越来越多了,我感到了一种竞争的压力和危机。今天到营销协会也就是想请范老师(我还是觉得叫老师比较亲切)帮助我们策划一下,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发展。
范云峰:有危机感就很好,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要想更好的生存发展,就必须强化全员的危机意识,这在营销学中叫做危机管理。现代的企业家应该意识到,在全球化的竞争面前,我们的企业乃至我们的民族时时刻刻都处在危机之中。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说过"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相反有很多企业在得到一定成绩、企业稳步发展时就沾沾自喜,结果走向了灭亡的不归路。
郭 宁:危机管理?我以前没有听说过,这种管理方法会不会造成员工的不安定因素?
范云峰:一般不会,危机意识是企业发展的保护伞。在国外,有很多企业的管理者经常有意识地制造危机,以去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1974年,日本日立电器公司宣布其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