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管理  
首 页   简 介   三 语   动 态   课 程   著 作   论 文   书 法   绘 画   留言互动    案例大讲堂 
 首页  
2007-3-26 | 营销管理中企业变革要适度 「点击次数:2582」
    际地进行变革,这样企业才能在变革中生存,在变革中进步。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为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实施了“废井田,开阡陌”的政策,废除了旧的井田制,发展了经济,稳固了政权。从这件史实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重要性。国家如此,企业亦如此。 
  二、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如果希望一次、两次的变革就能够长治久安,那是做梦,因为惰性会腐蚀掉一切 
  “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庄子·秋水》)世间万物,都是变动不定的,没有永恒的、不变的东西。而我们所求得的平衡,也只能是相对的、短暂的平衡,而不可能是绝对的、永远的平衡。我们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改进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与社会的飞速发展。个人如此,企业也是如此。现代企业的决策者,也只有因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更新、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适时地革新自己的企业,才能更好地在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中乘风破浪。 
  新飞公司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之初,企业经营者就对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从而使企业走上了一条自我滚动、自我投资的良性之路,创出了辉煌的业绩。 
  ①经过一年半的市场调研,进行了详细的经济技术分析,从实际情况出发,果断投产生产电冰箱。从而在1985年成为全国57家电冰箱定点生产企业之一。为企业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完成企业一期改造工程。 
  ②在经过详尽的市场调查后,针对引进的国外冰箱生产技术,不适合中国国情。投入巨资对冰箱机型进行了改造,与1989年底推出190大冷冻室冰箱,企业当年销售额就达1.7亿元,跃居国内冰箱行业第18位,完成了二期技术改造。 
  ③1993年下半年成功地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在自愿的前提下对内部职工定向募股,筹措资金300万元,以充实的资金保证企业改革目的顺利完成,并进一步明晰了产权关系,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使企业制度更加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完成企业改革第三期工程。 
  ④投资4.2亿元进行第四期技改工程——20万台冰柜生产线。并与新加坡丰隆公司和豫新电器有限公司合资,联手组建中外合资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1994年下半年正式营运。 
  新飞集团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了各级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不断地进行企业的技术变革、机制变革,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走出了一条国企变革的成功之路。 
  企业决策者只有顺应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而适时地革新企业的经营机制、营销策略,才能如鱼得水地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畅游无阻、飞速发展。否则,如果仍旧躺在市场经济的浪尖上,做着计划经济的美梦,那么一个小小的暗礁也会使企业沉船。导致企业陷入无穷的困境,这样的美梦永远都不可能长久。 
  如果新飞在一期改造工程结束后,就以为可以高枕无忧,而不在更进一步的进步第二、第三、第四期的技改工程,那么就必然会被其它企业远远抛在后面,而不可能有今天的辉煌。“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企业的发展也是这样的。别人发展了,而你却依旧站在原来的水平线上,不思进取,不求变革,那么,你在同行业中的位置也只会越来越靠后。 
  江苏森达集团,本着“视今天为落后”的思想,为经营理念,而不断地进行创新,在21年间由一个七、八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万余名员工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制鞋业的排头兵。他们一步步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水平和规模,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善于抓住难得的机遇,果断决策,在变革中不断发展自己。 
  ①负债经营,抢先扩大企业规模。 
  1987年,建湖县皮鞋二厂(森达前身)一次性贷款180万元,购买了新的制鞋生产线,而跻身江苏鞋业前三强,企业获得了一次历史性的扩张。 
  ②率先合资,抢占国内、外两大市场。 
  1988年,与英国、德国制鞋业建立联系,引进技术、设备,
[0][1][2][3][4][5]
技术支持QQ:4845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