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售后服务的质量。虽然大部分企业对售后服务工作很重视,但仅有重视是不够的,还要有方法。售后服务标准化是企业加强售后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制度保证,使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4、增强产品适用性,提高顾客满意度 产品的适用性是产品的生命源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顾提高产品质量和功能或者降低产品的价格都不足取。道理很简单,即便产品质量指标高或价格水平低,如果不符合消费者需要,产品还是卖不出去。因此,企业必须努力提高产品的适用性。产品的系列化是指通过对同类产品的技术、经济分析,将产品参数、尺寸进行合理地分级,通过确定基型产品开发变型产品,形成产品品种和规格系列;产品模块化采用系统的观点,利用分解与组合的方法,建立模块体系,并将若干具有相同或不同功能的模块互换,重新组合形成具有不同品种、规格、性能或用途的产品。产品系列化和模块化使企业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和较短的时间,迅速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要,增强产品适用性,提高顾客满意度。 5、是企业突破国际营销技术壁垒的根本途径 当今国家之间、产业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多地表现在标准的竞争,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国际标准竞争得力,会给国家、产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竞争失利则会蒙受重大损失。 在我国多项高新技术标准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为国际标准以后,便引发起与发达国家同类、有差异、已占据市场领导地位的高新技术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竞争。TD-SCDMA从1999年诞生之日起,就受到美国高通公司关于侵犯其知识产权的指控;WCDMA联盟竟以TD-SCDMA给他们的3G技术“带来兼容的麻烦”为由要我国放弃TD-SCDMA技术,以便他们在中国移动通讯终端大市场上继续收取GMS标准的大量专利费;我国比DVD清晰度高出5倍的EVD技术在2001年10月提交“国际标准提案”时,DVD9C联盟(索尼、日立、松下、夏普、三星、LG、菲利普、美国先锋、法国汤姆森公司)甚至企图不受理和阻挠讨论我国的提案,试图将EVD技术标准扼杀在摇篮中。这就是你死我活的“国际标准争夺战”。 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商品进口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技术法规,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的产品制定过分严格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限制进口,形成技术壁垒。我国企业要想突破技术壁垒,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能将希望寄托在发达国家对我们的同情和让步上,而应千方百计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研究并采用国际标准,通过进口国的合格评定,从根本上解决进口国设置的技术壁垒难题。 五、诚信就是标准 多年来,在和企业家交往的过程中,我首先要看这个企业家有没有诚信意识,因为这种意识决定营销人的观念,观念决定策划的成败,所以我觉得诚信经营最重要的是要有诚信意识。没有意识,诚信经营不可能贯穿始终。 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然而我国的茶叶出口量却远远比不上日本等国。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的茶叶外包装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都没有,而西方消费者最看中的就是这些。我们的企业为什么不注意这些细节呢?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诚信意识。如果企业不能确定诚信意识,企业的诚信经营根本没有方向。 诚信需要通过标准来维护,这个标准是什么?除了企业的各项技术法规,以及严格的管理以外,最重要的是要用诚信和负责的态度来面对客户。企业的发展源于客户的多少,要让消费者满意,用消费者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产品是否合格。同时,消费者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标准也要随之发生变化,用不断变化的标准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为此,企业经营者首先要做到企业的产品质量有保证。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产品是企业诚信诉求的第一载体,所以产品质量要严格把关,没有产品的质量做保证,任何意义上的谈论企业诚信都是空洞说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