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帮助自己的企业去发展,不能常摆自己企业过去如何如何,更不能有高人一头 “我给你钱,你就得为我‘打工’”的思想。要有诚恳、友好、合作的态度,共同为企业的发展着想。切忌:
1.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见到你的策划方案,坚决不给你钱,形成了一种纯粹的买卖关系:我设计方案,你出钱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样的话,即使策划人把这个策划案交给企业,企业也很难顺利地贯彻实施,致使有些合作不欢而散。
2.不能“急功近利”。
有些企业始初想,策划人一到,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把策划人看成“神仙”。两三个月过去后,觉得企业并没有较大的改观,甚至说还不如以前,就认为策划人不行,就不想再合作了。这也是策划人和企业不能长期合作的原因之一。要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有一个符合客观规律的过程,俗话讲: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干什么都要有一定的时间过程,不能 “拔苗助长”。
(三)认为“外来和尚好念经”
一些企业认为外地的策划人就比当地的水平高,然而事实是这样的吗?经过分析得知,他们一般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费用一般比较高。
由于路程、空间以及时间、食宿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外地企业策划费比较高。
2.对本地情况了解不全。俗话说“十里改规矩”,由于各地的民族文化、认识习惯以及风土人情不尽相同,所以外地策划人的方案不一定能完全符合企业的产品生产、销售、发展趋势等实际情况,因此实施时会有相当的难度和阻碍。这也是与外地策划人不能长期合作的原因之一。所以不一定外地的策划人水平就高,是好的办法就是使外地和本地策划人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才能达到企业发展之目的。
3.一般不负责执行。市场经济中市场情况不断变化,策划案也应该及时调整,而外地策划人不便于随时调整。
(四)平时不念经,临时抱佛脚
中国有一种通性:小病不看,认为头痛发热不算病,到了非住院不可的时候才去看医生。这样一来,后悔莫及,只恨世上没有“后悔药”。
现在很多企业平常不注意保健,缺乏危机意识,到了企业难以生存下去的时候才去找专家诊断,总希望策划人是“华佗”再世,能够“妙手回春”,殊不知,已到了“癌症”晚期,医治成功的可能性相当渺茫。
(五)策划费压得过低
一味的讨价还价来压低策划费用。要知道策划是需要很长时间去市场上进行调研、论证,写出方案,要经过复杂、科学的分析才能得出结论,这是一种科学家艺术的创造,是一项艰苦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不是空想,瞎写出来的。所以,费用过低,策划人只能凭经验,凭感觉,不切合实际地空写,最后吃亏的还是企业。
(六)侧重促销和渠道管理,不太重视整体的形象及营销战略策划
有些企业感到产品销售是企业的主要工作,销售渠道不通时,才要求策划人帮助。殊不知,营销是经营、管理与销售的整个过程,应该有整体的观念,不能只重销售而不顾其它。
三、选择策划人时要遵循“用人要先疑,疑后再用”的原则
当今社会上所谓的策划人比比皆是,大小的策划公司、咨询公司遍布各个角落,其中自然不乏滥竽充数之辈。那么,我们该如何擦亮慧眼,甄选自己真正的“军师”呢?应该遵循以下选择策划人的程序,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一)看
1.看策划人(或咨询公司)的基本情况
看成立或从事策划时间长短,服务过的客户多少,也就是临床诊断经验如何。
2.有无办公门面、办公地点、办公设施
① 有一部分策划人到处“串门”:无办公地点,常在家里办公,以家为办公室,号称“自由策划人”,如同江湖游医一般,到处游说,无所不能,什么样的策划都能做,只要给钱,样样都懂,什么都通,看似是万事通,大策划家,实际不然。
② 一些人在街上租间房搞策划:一间街道门面房,一张办公桌,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