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6 | 范云峰点评“葡萄酒搭上中石化‘卖油’通道” 「点击次数:416」 |
2008年11月4日,中国营销学会副会长、著名营销专家范云峰教授接受了《经济视点报》记者的采访,就法国法兰西公爵葡萄酒搭上中石化,借道中石化加油站的便利店进入河南市场这一营销事件进行了点评。 以下是谈话内容: 《经济视点报》:法兰西公爵葡萄酒借中石化加油站的便利店来打开河南市场,你认为这种做法效果如何? 范云峰:一个新的产品要进入市场,不管借助什么样的渠道,都是一个推广和宣传。中石化在河南有400个便利店,借助于这个优势,他们这种想法是无可置疑的,思路不错,值得肯定。 但是还要把产品的定位搞清楚,这个产品是给谁喝的,是卖给谁的,这个定位要清楚。应该找到自己的目标对象,找到自己的人群,不然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而且从传播手段来讲,酒和加油站联系在一起,并不太合适。当然采用“奇”的手法,让别人感到稀奇来购买,无意中加强了广告传播的影响。 《经济视点报》:如果所有的加油站都开设便利店,这应该是一个很大的连锁品牌,什么样的商品适合在这里销售? 范云峰:饮料、水、日用品,以及途中必备的一些东西,包括一些药都很适合。必须是适合在路上的实用的产品。可以增加一些报纸杂志和中式的快餐食品。但是,便利店作为一种消费的途径,根据加油站的特点,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在这个卖场卖,要根据在加油站消费的人群来确定消费产品。 《经济视点报》:高速公路上所蕴含的商业价值是否越来越凸现? 范云峰:从渠道来讲,加油站便利店形式不可能很突出,不会超过商场的价值。加油站的便利店是有特殊限制的,是有特定人群的,一般是司机和乘车的人。很少有人专门去加油站买东西,而且不可能家里的日用品也去那买。 选址开店主要还是要看人流量的,加油站肯定不是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不可能成为最显眼突出的地方。服务区要更好一些,比单纯的加油站空间更大一些。 《经济视点报》:有再挖掘的空间吗? 范云峰:加油站本身作为商超的价值是可以挖掘的,但是挖掘也是有特殊性的,不是什么产品放到这都能挖掘的。而且在河南加油站服务区做得很不到位,不如江浙一带。杭州的服务区甚至有泡脚足疗的地方。在饮食上,像包子、粽子,可以带走的汤都有,这是比较到位的。 《经济视点报》:在国外加油站的盈利能力比较强,在河南这种能量还没有释放出来,今后加油站内的超市会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吗? 范云峰:我认为这种形式不会成为商品销售渠道的主流。作为一个临时停车点,提供更方便的服务,加油站会更有价值,但是我认为中石化也不会过分的把这个做大,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完全消费的区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