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管理  
首 页   简 介   三 语   动 态   课 程   著 作   论 文   书 法   绘 画   留言互动    案例大讲堂 
2025-4-22 18:25:32 | 一笑三语:横撇、横折、横弯——170临写《圣教序》之“历”字
一笑三语:横撇、横折、横弯——170临写《圣教序》之“历”字         家人们早上好!我是清和堂主人范云峰。欢迎跟随三语,再次踏上书法的奇妙之旅。今天,我们聚焦于临写《圣教序》中的“历”字,一同探寻其笔法与结构的精妙之处。
       临写“历”字,要找到一种“三角板”的感觉,上部分窄,下部分宽,整个字的重心偏右。“广字头”的横撇,呈一笔表现出来,内侧“林”字,先写两“丨”划,然后连接下方的“止”,注意连续折笔的方圆变化。
     首先是字形结构:三角板的平衡之道。 “历”字的整体结构呈现出上窄下宽的三角形框架,恰似直角三角板的稳定感。上部“广字头”收束紧凑,犹如刀刃般锋利,为整个字奠定了严谨的基调;下部“林”与“止”舒展开阔,如底座般坚实,形成视觉上的稳定支撑。
       然,值得注意的是,该字重心略微右倾,这一设计既符合楷书“中宫收紧”的原则,又通过底部横折的外拓之势,巧妙地形成了视觉平衡。这种平衡并非绝对的对称,而是在不对称中寻求动态的和谐,展现出王羲之书法“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艺术魅力。
     其二是笔画书写步骤:首先广字头的动态构建。平点:起笔需饱满,以露锋入纸,笔锋向右下斜切,收笔处稍作停顿,蓄势待发,为后续的横撇做好铺垫。这一点虽小,却如“高山坠石”,要写出其力量感和灵动性。横撇:此为一气呵成的连笔技法,横画略带右上倾斜,体现出行书的欹侧之势。转为撇画时,注意提按变化,由轻到重再到轻,使撇画富有节奏感。撇尖要与下部“林”字的竖画形成视觉呼应,增强字的整体连贯性。同时,广字头的横撇与竖画之间需保持适当的留白,避免过于闭塞,让气息得以流通。还有林字双竖的节奏把控:如两竖的书写顺序:先左后右,形成“右实左虚”的空间层次。这种书写顺序不仅符合行书的书写习惯,还能使笔画之间产生呼应关系。两竖通过细微的粗细变化,增强了立体感,使“林”字不至于呆板。再者横折的方圆之妙:横折连接处采用圆转笔法,圆润流畅;折角处稍作停顿,但不可顿笔过重,以免影响线条的流畅性。这种方圆结合的笔法,体现了王羲之书法“刚柔相济”的特点。三是止部的收笔艺术;首先横折横弯的连贯性:三连横的起笔要错落有致,避免平齐。第二横的起笔位置需与上部竖画对齐,以保证字的结构严谨。书写时,要注意笔势的连贯,通过提按变化,使三连横既有区别又相互呼应。其次弯钩的弹性:转折处外拓如弓背,富有张力;收笔时笔锋内擫,形成蓄势待发的动态。弯钩的书写要一气呵成,不可迟疑,以体现出行书的流畅性和节奏感。再者两点的相连,保持字脚的开阔感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三、技法要点与常见误区:重心控制,先是右倾的度量:为了准确把握重心右倾的程度,可通过辅助线将重心定位在右下横折的1/3处,避免出现头重脚轻或重心偏移的问题。在临写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字的整体平衡,通过调整笔画的长短、粗细和倾斜角度,来达到重心的稳定。还有撇画的外拓幅度:撇尖与字底两点形成三角支撑,外拓角度控制在45° - 60°最佳。这个角度既能保证撇画的舒展大方,又能与下部结构形成良好的呼应关系,增强字的稳定性。二是连续笔画的节奏处理,形成“细 - 粗 - 细”的节奏变化。还有方圆转折的交替运用:第二横的起笔用方笔,显得刚劲有力;第三横的起笔转圆笔,增添柔和之感。这种方圆交替的笔法,使连续的笔画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展现出独特的韵律美。三是常见问题:如头重脚轻:若出现头重脚轻的问题,需检查广字头的横撇是否过长,导致上部过重;同时,观察下部横折的外拓是否充分,若外拓不足,也会使字显得头重脚轻。可通过调整笔画的长度和角度来加以改善。还有结构闭塞:结构闭塞往往是由于竖画间距不均匀,或横折弯钩过于拘谨所致。在临写时,要注意笔画之间的留白,保持气息的畅通。可通过对比原帖,仔细观察笔画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再者重心偏移:重心偏移可能是由于主笔的倾斜角度不当造成的。此时,可用直尺辅助观察主笔的倾斜角度,确保整体稳定。同时,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使字的重心处于合理位置。
     其四、临习进阶建议
     1. 对比练习法:将《圣教序》中的“历”字与《兰亭序》中的“永”字对照临习,体会王书结构的演变逻辑。
     2. 慢速书写训练:用宣纸临写时,每个笔画延长书写时间至3秒,强化肌肉记忆。慢速书写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感受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过程,体会提按、转折等笔法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能使书写更加精准,线条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最后、在规矩中求变化:临写《圣教序》中的“历”字,犹如在钢丝上起舞,既要恪守楷法的严谨框架,又要注入行书的灵动气息。它要求我们在掌握基本笔法和结构规律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变化和创新。
建议每日晨起以中楷临写此字十遍,配合米字格定位训练,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字的结构和笔画位置。三个月后,可观摩怀仁集王圣教序拓本,体会“移花接木”中的笔势连贯,领悟二王书风“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真谛。
范云峰乙巳三月廿五北京早安!
技术支持QQ:4845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