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28 17:54:26 | 一笑三语:用笔、疾笔、涩笔——48聊书法之术语 |
|
|
|
一笑三语:用笔、疾笔、涩笔——48聊书法之术语 家人们早安!我是清和堂主人范云峰。在书法这座博大精深的艺术殿堂里,每一个术语都犹如熠熠生辉的明珠,它们是打开书法奥秘之门的钥匙,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代书法家们精湛的技艺传承。上次和大家分享了书法术语“逆入平出”,今天接着聊聊另一个充满魅力的书法元素——“疾涩”。 然,疾涩,作为书法术语,是用以对笔势的精妙评述。笔势的呈现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由用笔的速度快慢、力度强弱、笔锋顺逆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产生。在书法创作中,疾笔与涩笔各具独特的审美追求。 疾笔,追求的是劲挺流畅之美。当书写者以疾笔挥洒时,笔锋在纸面上快速游走,线条似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种流畅并非毫无根基的浮滑,而是蕴含着书写者内在的功力与节奏。以王羲之的行草书为例,他的某些笔画在快速书写中展现出的劲挺之势,仿佛有一股内在的力量在支撑,使线条虽疾却不失稳健,充满灵动之感,如《兰亭集序》中诸多连贯的笔画,展现出一种洒脱自然的流畅之美,给人以一气贯注的畅快感受。 涩笔,则着重于凝注浑重的韵味。涩笔书写时,笔锋与纸面产生一种微妙的摩擦力,仿佛在与纸面进行一场“拔河”。书写者需以沉稳的力度控制笔锋,让线条在行进中呈现出一种艰涩、凝重的质感。颜真卿的楷书便是涩笔运用的典范,他的笔画看似迟缓,实则蕴含千钧之力,每一笔都如镌刻在纸面上,浑重而有质感,如《颜勤礼碑》中的笔画,充满了古朴雄浑的韵味,给人以庄重厚实之感。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称:“古人用笔,不外‘疾’、‘涩’二字。涩非迟也,疾非速也。以迟速为疾涩,而能疾涩者无之。”这深刻地指出了不能简单地将迟速等同于疾涩。疾涩并非单纯的速度概念,而是一种融合了书写者对笔锋控制、力度把握以及节奏韵律感知的综合性用笔技巧。迟速只是表面的快慢现象,真正的疾涩是在书写过程中体现出的线条质感与内在生命力。 在实际的书法创作中,疾涩二法常常相互交织、相互映衬。一味地疾,线条可能流于单薄、浮滑;一味地涩,又可能导致线条过于滞重、僵板。只有将疾涩巧妙运用,方能创造出富有变化和韵律的书法作品。例如在一幅行书中,笔画的起笔、收笔处可能运用涩笔,以增强笔画的力度和质感;而在行笔过程中,则适当运用疾笔,使线条流畅连贯,从而形成一种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 懂得了疾涩之妙,我们便能更好地欣赏古代书法经典作品,也能在自己的书法学习与创作中,运用这一技巧,提升作品的艺术水准,感受书法独特的魅力。希望家人们在今后欣赏或创作书法时,能体会到疾涩之美,领略书法更深层次的奥秘。 范云峰乙巳八月初七北京早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