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 14:19:10 | 一笑三语:骨气、神气、和气——49聊书法之术语 |
|
|
|
一笑三语:骨气、神气、和气——49聊书法之术语 家人们早安!我是清和堂主人范云峰。在书法这座博大精深的艺术殿堂里,每一个术语都犹如熠熠生辉的明珠,它们是打开书法奥秘之门的钥匙,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代书法家们精湛的技艺传承。上次和大家分享了书法术语“疾涩”,今天接着聊聊另一个充满魅力的书法元素——“方圆”。 方圆,指字的用笔和形体上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方中寓圆,圆中有方,既有矛盾,又能统一,才能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若“舍方求圆,则骨气莫全,舍圆求方,则神气不润。故方圆也可用来评价书法艺术的优劣。 方,代表着骨气。从用笔上看,笔画的起笔、收笔和转折处有棱角,呈方形或梯形,通过“顿笔”“驻笔”和“折以成方”的笔法来实现。此时笔锋铺开,骨力外拓,给人以果断、刚劲、雄强、峻利之感。就形体而言,字体结构偏于方正、严谨,内部空间分割清晰,像欧阳询的楷书,“森森然若武库矛戟”,展现出一种规整与威严。 圆,则象征着神气。用笔时,笔画的起收转折处呈圆劲的弧线,采用“逆锋起笔”“藏锋收笔”和“转以成圆”的笔法,笔锋内含,筋力内敛,带来含蓄、饱满、浑厚、流畅之感。在形体方面,字体结构偏于圆融、外拓,线条多弧线,内部气息充盈,篆书、隶书中的部分笔画,以及颜真卿楷书中饱满的捺脚都是典型代表。 最高妙的书法在于“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并非一半方一半圆,而是方中有圆,圆中寓方。方中寓圆,即在方折的笔画中蕴含圆润的和气笔意。比如方折的“肩”,转折处不是生硬的直角切割,而是有微妙的提按和调锋动作,笔力充实其中,避免“偏枯”之病,这就是“折钗股”,外表见角,内里圆韧有力。圆中有方,在圆转的线条中潜藏着方正的骨力。如圆转的弧线,行进过程中有微妙的顿挫和方向变化,柔中带刚,富有弹性,此乃“屋漏痕”,痕迹圆浑且行进轨迹自然有阻力感。 书圣王羲之堪称处理方圆关系的集大成者。他的字“雄秀”,是雄强(方)与秀美(圆)的和气完美结合。看《兰亭序》中的“之”字,每个转折都极为精妙,看似流畅圆转,细看内部用笔有方折的顿挫,使得字形既飘逸又挺拔。他的行书线条“锥画沙”“印印泥”,圆劲而富有立体感,其中就包含了方笔的骨力支撑。 从哲学层面延伸,“方圆”思想源于中国古老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周易》 中有“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的说法,体现了刚柔、动静、方圆的辩证统一。 “天圆地方” 的观念影响古人思维模式,圆代表天道运行的循环、变动与和谐;方代表地道承载的规矩、稳定与秩序。 因此,书法中的方圆不仅是技巧,更是对宇宙规律的体悟和表达。一个成功的书法家,如同一个洞明世事的智者,懂得何时该坚守原则(方),何时该灵活变通(圆),最终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 总的来说,方圆明了书法艺术的精髓:优秀的书法作品,是力量与柔美、规矩与自由、理性与感性的完美平衡。舍弃任何一方,都会导致艺术的残缺——有圆无方则浮滑媚俗,有方无圆则呆板枯槁。唯有“方圆兼备”,才能使作品既有铮铮铁骨,又有温润神韵,从而气韵生动,臻于化境。在我们的人生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为人处世若能做到方圆有度,在坚守原则的基础上灵活应变,想必也能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范云峰乙巳八月十二北京早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