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6 14:24:56 | 一笑三语:繁复、繁花、繁密——57聊写意画之构图 |
|
|
|
一笑三语:繁复、繁花、繁密——57聊写意画之构图 晨安诸君!在这充满希望与美好的清晨,我是清和堂主人范云峰,愿与诸君再次聊写丹青之奇妙。上次三语聊了“不对称式”构图所蕴含的独特韵律,今日则续聊“满构图式”。 满构图式,从字面理解,就是画面几乎被物象填满,呈现出一种繁复而丰富的视觉状态。这种构图方式常常被用于表现繁花似锦、层峦叠嶂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初看满构图作品,那种充盈、丰沛、热烈甚至带有些许压迫感的视觉冲击力扑面而来。然而,满构图最忌讳“平、乱、塞”,其至高境界在于在看似“密不透风”的布局中,巧妙营造出“疏可走马”的呼吸感,让画面充满灵动与生机。 满构图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它绝非简单的物象堆砌,而是为了传达特定的意境与情感。首先,它能展现蓬勃生机,比如描绘“繁花似锦”的牡丹、紫藤,或是“层峦叠嶂”的山川,都能传达出生命力的旺盛与自然的壮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激情与大自然的雄浑。其次,它能营造沉浸感,观者仿佛置身于密林、花海或繁华市井之中,被画面中的环境所包裹,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奇妙感受,沉浸在画作所构建的世界里。再者,它能表达繁复之美,画家通过精心组织,将复杂的元素梳理成有节奏、有韵律的视觉交响,在秩序中展现繁华,让观者领略到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满构图中,“密中求疏”是关键,而“气眼”的留存则是重中之重。“气眼”如同画面中的“呼吸孔”,是保持画面空灵、通透的关键所在。 虚实对比是制造“气眼”的重要方法。从墨色虚实来看,在浓墨重彩的包围中,有意留出或染出一片淡墨、飞白区域,如在密不透风的树叶中,留出几处淡叶或空白,恰似阳光透过缝隙,给画面带来灵动与通透。笔墨虚实方面,用潟笔、飞白或极其简略的笔触,在密实的物象中形成一块“虚”的空间,与周围的“实”形成鲜明对比,增强画面的层次感与节奏感。 黑白布局也能巧妙造出“气眼”。将最重要的空白,也就是“气眼”,安排在画面的视觉焦点附近或势态走向的关键节点上。这个空白可以是天空、云气、水流,也可以是意会的“无物之处”,通过巧妙的黑白布局,让画面张弛有度。 疏密对比同样不可或缺。在整体繁密的画面中,刻意制造一小块相对稀疏的区域,比如满架葡萄中有一小串果实稀疏,满树梅花中有一两根枝条特意画得空灵,以此打破沉闷,增添画面的变化与活力。 色彩与形态引导也是制造“气眼”的有效手段。在色调统一的区域,放入一小块对比色或极亮、极淡的色块,形成视觉上的“气眼”,吸引观者视线,打破画面的单调感。 众多大师笔下都有精彩的满构图作品。潘天寿是经营满构图的大师,他的《雁荡山花》常常顶天立地,巨石充满画面。然而,他的“疏”往往留在石头的轮廓边缘、花草穿插的间隙,以及题款、印章所占据的空间里。这些精心计算的“白”与巨大的“黑”形成了强大的张力,使画面既饱满又空灵。吴昌硕的《紫藤图》亦是经典,他的藤蔓盘曲缠绕,密密麻麻,花叶繁盛。但他的“气眼”常在于藤蔓缠绕时有意形成的空白“小圈”,浓密的花簇中偶尔露出的几笔淡色或枝条,还有酣畅的题款作为一块整体的“灰面”来平衡画面。 满构图背后体现了中国哲学中 “有无相生”、“阴阳互济” 的思想。满为“有”,气眼为“无”,没有“无”的衬托,“有”便失去了意义和价值。正是这些看似“空无”的气眼,赋予了“实有”部分生命和灵动。密为“阳”,疏为“阴”,极度的密集(阳刚)必须与适当的疏朗(阴柔)相结合,才能达到平衡与和谐,否则就会过刚易折,气息滞塞。 总之,运用满构图,就像在熙攘的人群中开辟一方静土,在交响乐的高潮处安排一个短暂的休止符。它是对画家整体掌控能力的极致考验——不仅要有“密不通风”的胆魄,更要有“疏可走马”的匠心。 所以,当您下次创作或欣赏一幅满构图作品时,不妨玩一个“寻找气眼”的游戏。看看画家是如何在这些看似密不透风的笔墨间,为我们留下一扇扇透气的窗,引导我们的视线,也安放我们的心神。这扇“窗”,正是满构图作品能否成为杰作的关键所在。让我们在欣赏与创作中,不断领悟满构图的魅力与奥秘,感受写意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范云峰乙巳八月十五北京早安!
|
|
|
|